山魈(山臊)

@数星星的胖子

野人类,被传为鬼,记载一说单足反踵,会变化,害怕爆竹,在某些地方被人祭祀。喜欢吃螃蟹,经常自称为山神,知道人的名字后会害人。


《中国妖怪事典》

这是在中国四川地方有名的独脚妖怪。

这条腿的膝盖就是它的脸,模样相当骇人,它的嘴巴大大的,两眼圆睁,一副吃人的凶相。

这个妖怪平常栖息在水中,将靠近它的人们引诱入水。

中国广东、广西省一带的山上到处都有一种叫做“山魈”的独脚妖怪。

这种妖怪属于魍魉的一种,独脚上的脚后跟前后颠倒,手指和脚趾各有三只。以妖怪而言,这算是很奇特的,据说还有男女之别。

男妖怪叫做“山公”,遇到人时,必定死求白赖地要钱;女妖怪叫做“山姑”,遇到人时,一定死求白赖地要胭脂和香粉。

山魈的生活很接近人类,在大树上筑巢休息,用木头围起栅栏以便储存食物。

从前,一个旅人要去岭南的山上,晚上因惧怕遭受老虎袭击,便爬到树上过夜。

当他爬上树后,就撞见了“山姑”,这个旅人吓得赶紧爬下树,说道:“您要什么尽管说吧。”

“山姑”问这个旅人:“你身上带了什么?”

于是,这个旅人将身上的胭脂和香粉全送给“山姑”,她欣喜万分,保住了这个旅人的生命安全。

“吞口”的外状和四川省最近出土的土制俑(土制人偶)几乎一模一样。发掘的人将之命名为“独脚俑”,好像就是四川地区传说中的“吞口”。

《山海经·海内经卷》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国语·鲁语》

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然而夔一般为水神,不吃人。)

《神异经·西荒经》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馀,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

《荆楚岁时记》

元日爆竹于庭,以避山臊恶鬼。显系野兽之山魈。按山魈本实有之野兽,因形容狰狞,口耳相传,遂成恶鬼。

《述异记》

其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并能变形。

《太平广记》

开元中,元自虚为汀州刺史,至郡部,众官皆见。有一人,年垂八十,自称萧老:“一家数口,在使君宅中累世,幸不占厅堂。”言讫而没。自后凡有吉凶,萧老必预报,无不应者。自虚刚正,常不信之。而家人每夜见怪异,或见有人坐于檐上,脚垂于地,或见人两两三三,空中而行。或抱婴儿,问人乞食,或有美人,浓妆美服,在月下言笑,多掷砖瓦。家人乃白自虚曰:“常闻厨后空舍是神堂,前人皆以香火事之。今不然,故妖怪如此。”自虚怒,殊不信。忽一日,萧老谒自虚云:“今当远访亲旧,以数口为托。”言讫而去。自虚以问老吏,吏云:“常闻使宅堂后枯树中,有山魈。”自虚令积柴与树齐,纵火焚之,闻树中冤枉之声,不可听。月余,萧老归,缟素哀哭曰:“无何远出,委妻子于贼手,今四海之内,孑然一身,当令公知之耳。”乃于衣带,解一小合,大如弹丸,掷之于地,云:“速去速去。”自虚俯拾开之,见有一小虎,大才如蝇。自虚欲捉之,遂跳于地,已长数寸,跳掷不已,俄成大虎,走入中门。其家大小百余人,尽为所毙,虎亦不见。自虚者,亦一身而已。

《永嘉郡记》

作山魅,一名山骆,一名濯肉,一名热肉,一名晖,一名飞龙。如鸠青色,亦曰冶鸟。状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

《南康记》

山间有木客,形骸皆人也,但鸟爪耳。谓之山魈,亦曰山臊。

《广异记》

又名山公、山姑。或称“独足鬼”。

《酉阳杂俎》

山蕭,一名山臊,《神異經》作犭參(一曰操),《永嘉郡記》作山魅,一名山駱,一名蛟(一曰),一名濯肉,一名熱肉,一名暉,一名飛龍。如鳩,青色,亦曰治烏。巢大如五斗器,飾以土堊,赤白相見,狀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燒人廬舍,俗言山魈。

《白醉琐言》

广东山僻处有山魈,半是鬼,半是人,盖能隐能显也。但有一手一足,必两人相帮,然后能行。租民间耕种,临收货则田主自临,而分半与之。若多占升斗,则能为其家作祟。又善伏虎,虎见之帖然。

《太平广记》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旦往视,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看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再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纳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破燃之。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此寔入水破若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使全簖大得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又频问君姓名为何,王回顾不应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炽火焚之,后寂无复异。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正欲害人自免。出《述异记》

《阅微草堂笔记》

余督学福建时,署中有“笔棒楼”,以左右挟两浮图也。使者居下层,其上层则复壁曲折,非正午不甚睹物。旧为山魈所据,虽不睹独足反踵之状,而夜每闻声。偶忆杜工部“山精白日藏”句,悟鬼魅皆避明而就晦,当由曲房幽隐,故此辈潜踪。因尽撤墙垣,使四面明窗洞启,三山翠霭,宛在目前。题额曰“浮青阁”,题联曰:“地迥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自此山魈迂于署东南隅会经堂。堂故久废,既于人无害,亦听其匿迹,不为已甚矣。

《子不语》

湖州孙叶飞先生,掌教云南,素豪于饮。中秋夕,招诸生饮于乐志堂,月色大明,忽几上有声,如大石崩压之状。正愕视间,门外有怪,头戴红纬帽,黑瘦如猴,颈下绿毛茸茸然,以一足跳跃而至。见诸客方饮,大笑去,声如裂竹。人皆指为山魈,不敢近前。伺其所往,则闯入右首厨房。厨者醉卧牀上,山魈揭帐视之,又笑不止。众大呼,厨人惊醒见怪,即持木棍殴击,山魈亦伸臂作攫搏状。厨夫素勇,手抱怪腰,同滚地上。众人各持刀棍来助,斲之不入。棍击良久,渐渐缩小,面目模糊,变一肉团;乃以绳捆于柱,拟天明将投之江。

至鸡鸣时,又复几上有极大声响,急往视之,怪已不见。地上遗纬帽一顶,乃书院生徒朱某之物。方知院中秀才往往失帽,皆此怪所窃。而此怪好戴纬帽,亦不可解。

《类说》

爆竹于庭世谓庭燎之礼非也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长尺余人见之即病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爆竹有声则惊遁逺去

《粤西丛载》

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肢其牝好傅脂粉于大树空中作窠有木屏风帐幔食物甚备南人山行者多持黄脂铅粉及钱等以自随遇雄者谓之山丈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防唐天寳中北客有岭南山行者属夜惧虎欲上树宿忽遇雌山魈其人素有轻赍因下树再拜呼山姑树中遥问有何货物人以脂粉与之甚喜谓人曰安卧无虑也人宿树下夜中有二虎欲至其所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二虎遂去明日辞别谢客甚谨其歳中每与人营田人出田及种畬耕地种植并是山魈谷熟则来唤人平分之性质直与人分不取其多人亦不敢取多取多者遇夭疫病【陈继儒虎荟】


拓展

山中之怪兽,人或以为恶鬼。实即现存之动物山魈

本字为(犭+操右半)

《和汉三才图会》认为山臊与山童(やまわろ)是同类

在《神异经》里也曾有言及燃爆竹惊山魈之举,只是那东西长仅一尺,也不吃人。因了这种说法,又有人将其与年混为一谈(关于年的故事,即是除夕的由来)。又有曰:山魈,乃是山中的怪物一种,身长体黑,力大无穷。传说中,它可以跑的比豹子还快,可徒手撕裂虎豹,乃是山中霸王,且寿命非常长,被人视为妖怪。

山臊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山臊是传说中西方深山中的似人怪兽,因鸣声似“山臊”而得名。高仅一尺余,赤身裸体,性不畏人。常捕虾蟹往人燃的篝火旁炙烤,并偷食盐以佐食。人如遇逢,患寒热病。凶此,用竹燃篝火,山臊畏爆响声便不敢来。

中国妖怪事典中所说的吞口一妖,并没有太多资料涉及到,倒是找到一种木雕叫做吞口。

吞口是云、贵、川、湘等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挂在门楣上,用于驱邪的木雕,大多以兽头为主,也有人兽结合的,还有挂葫芦或木瓢的。


山魈(山臊)插图1

山臊 和汉三才图会

山魈(山臊)插图2

中国妖怪事典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知妖》:山魈(山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