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Aadhaar 收集十亿国民指纹虹膜,好意初衷却惹隐私争议

据《大西洋月刊》发布文章称,印度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 Aadhaar 近期引发隐私战。作为该国的生物识别身份项目,Aadhaar 的初衷是帮助政府解决诸多的社会问题,简化政府服务提供流程,但它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没有帮助政府本想帮助的众多群体,还爆发了多起信息泄露事件,让本已弱势的人受到更大的伤害。

2009 年,印度政府启动一个后来成为全球第一大生物识别数据库的新身份项目,当时该举在国外并未引起关注。该项目名为 Aadhaar,收集超过 10 亿人口的姓名、地址、手机号以及可能更为重要的指纹、相片和虹膜扫描。在这一过程中,Aadhaar 渗透到印度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学校上学到医院看病,再到银行获得金融服务。它可谓打开了规模前所未见的数据收集的路径。

印度 Aadhaar 收集十亿国民指纹虹膜,好意初衷却惹隐私争议

印度政府认为 Aadhaar 是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但在评论家眼里,它则是向国家实施监控迈出的一步。如今,Aadhaar 实验面临着来自印度最高法院的严重威胁——一个可能关乎其存亡的威胁。8 月末,印度最高法院作出一项一致性判定,首次在印度宪法中认定隐私的基本权利。该判定备受 Aadhaar 反对者的拥护,他们认为该项目与该新授予的权利背道而驰。不久以后,最高法院将会聚焦该问题,如果他们发现 Aadhaar 违反隐私权,那么立法委员将需要重新考虑整个项目。但如果最高法院裁定该项目符合宪法,那本已经受困于眼界和野心的 Aadhaar 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Aadhaar 项目向所有的印度居民开放,一开始是自愿参与,仅提供少数的一些政府补助,其中包括食物补助和用于做饭做菜的液化石油气补助。它瞄准的是那些最需要这些资源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因为没有官方身份证而无法开银行账户或者参与原来的福利项目的农村居民。

不过,该项目渐渐偏离了使命。在外包公司 Infosys 联合创始人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的领导下,Aadhaar 被用来将由数据驱动的改进应用于各类公共和私营行业服务。印度议会成员杰伦·兰密施(Jairam Ramesh)讽刺该项目是“强制性自愿参加”。目前,该项目已经出现大量个人隐私信息遭滥用的证据。过去几个月备受关注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

210 家政府机构公开福利受益人的全名、地址和 Aadhaar 号码;1.1 亿用户的 Aadhaar 信息从电信公司 Reliance Jio 外泄(该公司声称那些外泄数据是不真实的);超过 1 亿人的银行账户和 Aadhaar 细节信息通过特定的公开政府门户被泄露;政府的电子医院数据库被入侵,Aadhaar 机密信息遭访问。

对此,自由软件法律中心法务总监米什·乔杜里(Mishi Choudhary)不感到意外。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以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席卷整个地球的阶段。很多国家都在相互参考,以获得如何调整它们的法律体系适应现代世界的指引 ”。

稿源:cnBeta、网易科技,内容有删减;封面源自网络。

印度 Aadhaar 收集十亿国民指纹虹膜,好意初衷却惹隐私争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