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口岸,小众行业的大市场 – 作者:科技大视野Y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和大陆海岸线总长4万余公里。其中,陆地边界线长2.2万余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长1.8万余公里,与8个国家海域相邻或相向。因此,我国又是一个边海防大国。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共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口岸310个。

口岸就是国门,守住国门、守好国门,是海关和边检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治国先治边,我国公路、海港、空运口岸边检站占国内总边检市场总量的80%。边检主要是在对外开放口岸设立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实施出入境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查验管理、口岸限定区域管理、防范查处非法入出境活动等。

边检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需要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和科技信息化手段,对边境口岸实行可视化、联网化、智能化管理。

近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和应用,为边境口岸管理带来了更强大的科技支撑,从而开启了我国“智慧口岸”建设的新纪元。

智慧口岸发展方兴未艾

引进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口岸,提升口岸管理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

日本机场和港口过去通常通过X光安检仪等设备寻找非法药品等可疑物品。为了辅助目视检查,日本引进了AI技术,利用人工智能读取此前积累的图像数据,通过X光照片排查可疑物品。

此外系统还能够分析海关在货物进出口和旅客出入境时取得的数据,判断在哪些情况下走私的可能性高。

近年日本还引进了AI无人机,利用AI无人机,强化口岸及周边的走私监控。2017年开始在部分海关应用,并计划在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已推迟到2021年举办)之前全面导入,强化口岸安检。

在其他国家,在海关和出入境审查环节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巴西,为安全举办里约奥运会,2016年就在海关引进了面部识别系统;美国也正在推进导入人工智能入境审查系统,同时还在开发其他无人设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边贸往来日益频繁,从而给边境口岸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传统的口岸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边境口岸发展和管理的要求,必须借助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

近年,我国海关和边检部门为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和走私贩私等违法行为,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深化口岸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维护了出入境口岸的安全和稳定。

智慧口岸是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通关一体化、智慧监管、大数据、智慧缉私、区块连、关检一体化等,成为智慧口岸的发展趋势。

AI,加快口岸管理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

智慧口岸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手段对口岸各核心的关键信息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和深度计算,从而实现各个资源与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对口岸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

采用数字化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口岸”,实现口岸的高效管理。智慧口岸,是促进和加快口岸管理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2019年3月,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开通5G基站,成为“全球首个5G试点口岸”,完成了5G网络覆盖,结合口岸服务,创新性的将5G与口岸的通关服务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

例如,在通关服务方面,口岸态势感知系统利用5G特性获取口岸的多维数据,并实时进行AI分析,在口岸的服务门户上实时呈现通关畅顺度及相关视频,为公众的通关与出行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是新时期智慧口岸建设的典型样板。经过两年的建设,珠海口岸“基于5G的智慧口岸应用项目”初步建成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口岸态势感知系统、可视化智慧运营管理平台,以及集出行服务、通关服务、商旅服务、信息发布等服务内容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服务门户,初步实现口岸运行智能化、综合管理高效化、指挥调度可视化、通关服务便利化。

通过智慧物业、智慧交通、智慧商业、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平台的建设,为公众及企业提供一站式智慧化服务,实现人、车、货高效通关与集散。不但通关,甚至停车都实现了无人化。旅客可以通过基于5G的智慧口岸“智能停车场”系统,获得预约停车位、反向寻车、空位寻找等服务。

同时通过智慧口岸建设,实现了口岸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为口岸综合管理、通关服务、安全防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提供强有力保障与支撑。

智慧口岸场景丰富AI应用内涵

我国边境口岸具有多元化特点,涉及水运口岸、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

不同的口岸,有不同的管理特点和需求。我们以深圳特区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为例,深圳是目前国内口岸数量最多的城市,口岸涵盖“海、陆、空”全类型,被誉为“口岸之城”。

深圳湾口岸是全国第一个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市,24小时通关。

自深圳湾边检站建站十三年来,深圳湾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近4.2亿人次,查验出入境车辆超4700万辆次。

人脸识别提升旅客通关效率

深圳湾口岸是国内最早实现自助通关的口岸之一,旅客通过信息采集自助通关,从而大大提高了旅客通关效率。

目前,深圳湾口岸共有人工查验通道37条,自助查验通道91条,旅客自助通关率超70%,旅客、车辆平均候检时间大幅减少,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了即到即检。

深圳湾口岸人流量大,单日出入境旅客量最高达到19.3万人次。如何对快速流动高密度人群中的走私人员和犯罪分子进行快速识别和排查,成为边检管理的一道难题。因此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人脸识别分析系统。

2018年7月,深圳湾海关在深圳湾口岸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科技化、智能化的手段,以边检效率助力提升“深圳速度”。

人脸识别分析系统能够对所有通行人员进行人脸自动抓拍,并实时与数据中心的“黑名单库”进行比对,通过可视化管理、人脸大数据对比和智能分析,自动判断并实现与口岸综合管理平台的联动处置。

为提高通关效率,深圳湾口岸还引进了智能机器人,通过智能机器人对自助查验通道旅客进行提示。

“车脸”识别助力车辆出入境安全检查

口岸出入境车辆多,既有小车、客车,也有货车。繁忙的口岸每日车流量数以万计。因此海关人员对车辆合法性、车内货物和偷渡藏匿人员的排查和检测工作十分艰巨。

海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出入境小车、客车、货车进行进行快速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合法性、安全性,同时需要对空载货车和客车进行无辐射快速检测,查验是否有危险品、走私物品和偷渡人员藏匿。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AI分析系统。

为提高车辆通关效率,深圳湾边检站在所有的车检通道都安装了“快捷通”系统,实现了验放车辆全自动化。货车或小汽车只需要在通道里“手指按一下”、“对着镜头看一下”,“快捷通”系统便会自动比对人像、验证指纹,几秒钟后便能顺利过关。

在车辆查验管理方面,通过引入车牌识别和以图搜车的“车脸”识别系统,建立车辆大数据检索平台。系统可对出入境车辆进行实时抓拍、识别、对比和分析,同时辅以车底、车体、整流罩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出入境车辆的安全检查和管理,让违法和走私车辆无处遁形。同时,通过车流量监测技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车辆通关效率。

人脸识别、车脸识别等技术的加持,极大地提升了口岸管理和通关效率。“智慧口岸”场景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内涵。

企业不多,市场很大

“智慧口岸”相对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小区等AI应用,是一个细分的“小市场”,也是一个“冷门”市场。因此,关注的企业不多,但也培育出了一些行业“小巨人”,如盛视科技等。

图片

近年来,盛视科技专注于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智能产品的开发,首创了多项口岸智能查验产品,开创了口岸旅客查验、车辆查验及卫生检疫等领域智能查验的先河,并成立了广东省智慧口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盛视科技已经成为国内智慧口岸领域的龙头企业。2020年5月,盛视科技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智慧口岸第一股”。

其实智慧口岸市场是一个诱人的市场。据了解,一个大型口岸,仅安装的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监控摄影机就多达几百甚至上千台。因此,互联网和科技巨头、AI安防行业企业等,在智慧口岸建设中将会大有作为。

智慧口岸所需产品和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强,涵盖技术包括: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旅客自助查验系统、海关智能旅检人脸识别系统、行李物品风险拦截系统、智能检疫系统、车辆自助查验系统、口岸服务机器人、视频防尾随系统、集装箱空箱检测系统、车辆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船舶人员智能管控系统、视频大数据存储、无人化智慧停车场等;涉及产品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安检设备、AI无人机、AI人脸识别监控、智能门禁及出入口控制设备、车牌识别摄像机等。

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嵌入各种组合的传感器采集分析各种数据,引入图像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优化旅客、交通运输工具、货物、邮件查验流程,整合现有口岸系统资源,打通口岸各系统信息壁垒,实现口岸系统之间无缝连接,构建统一平台协作模式,从而满足海关和边检的各项业务需求。

结束语

我国在智慧口岸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未来,边境口岸管理将朝着无人监管、无感通关方向发展。可以预见,5G、区块链、AI等前沿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智慧口岸建设中,从而推动边境口岸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发展。

来源:freebuf.com 2021-05-29 18:47:45 by: 科技大视野Y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