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漏洞研究(四)协议分析 – 作者:klovey

前情提要

IoT漏洞研究(一)固件基础

IoT漏洞研究(二)Web服务

IoT漏洞研究(三)硬件剖析

协议分析

IoT模型一般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本篇将探讨IOT漏洞研究中传输层的协议分析。当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也会出现四层、五层的分类模型,但从整体脆弱性作漏洞风险分析,无非是设备终端、管理软件(APP/Browser)、服务(云)平台三个端点,以及这三个点相互的数据传输。

三个端点通信的模块是接口,接口的连线就是通信协议,接口和连线都会有漏洞隐患,也是本文讨论的主题,web协议之前已经单做讨论,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从“通用”协议、“专用”协议和“专有”协议三个方面作漏洞分析。由于笔者词穷,并没有想到好的标题表达自己的分类方式,而且也仅限个人想法并非权威,所以都打上引号。

4.1 “通用”协议

这里的“通用”协议指的是不仅在IOT上使用的一般网络协议,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由于这些协议的研究手法比较通用,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 SSH

SSH(Secure Shell)是大家最熟悉的远程管理协议之一,许多设备都提供了该接口。SSH最大的隐患当然是弱口令爆破攻击,下面几种协议亦然,当然,除了爆破认证绕过也是此类协议漏洞挖掘的重要方向。由于实现代码已经比较成熟,设备存在SSH漏洞案例不多,但也并非全然没有安全隐患,研究时可以作一些协议上的fuzz。

https://github.com/tintinweb/paramiko-sshfuzz

  • Telnet

Telnet被认为是SSH低配版,安全性也较低。研究者一般在漏洞利用中会打开telnetd服务获取shell,Telnet协议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或自己开发一些fuzz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

https://github.com/naliferopoulos/telnet-fuzzer

  • FTP

FTP/SMB在设备中也比较常见,也有些溢出漏洞的案例,通过二进制危险函数审计或者借助测试工具一般很快可以定位。

https://github.com/exploitsecurity/Python-FTP-Fuzzer

  • SNMP

SNMP如果实现不当,有敏感信息泄露的隐患,甚至可以直接控制设备。比如前几年的某网关设备,由于代码中没有正确处理community认证,导致任意community均可以通过认证,直接使用snmpget命令发送 SNMP GET请求,并指定任意字符串作为community均可通过认证。

snmpget -v 1 -c public $IP iso.3.6.1.2.1.1.1.0
snmpget -v 1 -c '#Stringbleed' $IP iso.3.6.1.4.1.4491.2.4.1.1.6.1.1.0
snmpget -v 1 -c '#Stringbleed' $IP iso.3.6.1.4.1.4491.2.4.1.1.6.1.2.0
  • (SSL/Ipsec) VPN

边界和防护设备一般会提供VPN功能,尤其疫情期间,远程办公需求不断增加,在零信任还没普及落地前VPN仍是不二之选。有些厂商会将其集成到web中,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安全隐患。比如某边界设备由于sslvpn功能实现不当造成登录等敏感信息泄漏问题。

import requests 
r = requests.get('https://sslvpn/dana-
na/../dana/html5acc/guacamole/../../../../../../etc/
passwd?/dana/html5acc/guacamole/') print r.content

对于这些协议除了上述专用测试工具以外,研究中还会使用到一些集成工具或fuzz框架,以sulley(不再更新)为代表,大致思路都差不多,比如boofuzz,kitty,或是比较新的Fuzzowski等,这些工具文末会作介绍。

4.2 “专用”协议

所谓“专用”协议就是一般只在设备上采用,即之前章节提到的IOT无线电研究范畴。由于篇幅限制,下文重点介绍这些协议常见的攻击方式和漏洞点,对协议细节不再赘述。

4.2.1 WiFi

WIFI是一种标准,且PC上也广泛使用,但作为无线路由的重要功能点,设备wifi模块中也可能存在的一些协议漏洞。爆破和中间人攻击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协议漏洞点。

  • Krack

密钥重装攻击(Key Reinstallation Atacks, 即Krack),该攻击对加密安全构成理论性的威胁,某些条件下,可以恢复用户明文数据、实施重放攻击、或者会话劫持。

攻击者与station完成四次握手,但不转发四次握手的第四帧Msg4给AP。此时station认为四次握手完成,开始加密并发送数据,AP会重传Msg3,station收到重传的Msg3后重装会话密钥PTK,重置报文序号,重置密钥流,重新开始加密数据。

  • Kr00k

Kr00k是2020年2月份RSA大会上披露的一个漏洞CVE-2019-15126,由芯片驱动实现问题造成,主要影响Broadcom和Cypress网卡。

其核心漏洞点是在解除客户端关联后,其PTK会被置零,但是WiFi芯片会继续用置零的PTK发送缓冲中剩余的无线数据,攻击者收到这些数据后使用全零的PTK即可解密。

4.2.2 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生活中的各种智能卡和RFID技术关系密切。说到RFID,一般都会提起现在应用广泛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NFC可以看作是RFID的子集,物理层、协议层遵循RFID标准,只是应用层协议不同。
RFID涉及的通信基础较多,以下是RFID常用的几种攻击方式。

嗅探攻击

伪造数据越权读写

存储数据篡改

攻击中间件和后端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攻击手段,比如频率干扰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4.2.3 Bluetooth

蓝牙是IOT设备中常用的传输方式,现在的智能家庭网除了使用WIFI,蓝牙传输也是重要手段。蓝牙这个名称十分有趣,来自十世纪一位丹麦国王Harald Blatand,Blatand在英文里可以被解释为Bluetooth,因为国王喜欢吃蓝梅,牙龈每天都是蓝色的而得名。

由于蓝牙(BLE)实现功耗逐步降低,包括手机在内的许多设备都默认打开,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

BleedingBit

BleedingBit由Armis的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漏洞存在于德州仪器生产的BLE芯片中,影响Cisco、Meraki、Aruba等多家公司设备。BleedingBit包括BleedingBit RCE(CVE-2018-16986)和BleedingBit OAD RCE(CVE-2018-7080)两个漏洞。

  • BleedingBit RCE

首先发送正常广播信息,这些信息被接收并存储到目标设备中;继续发送恶意数据包,数据包特定头信息置位改变,从而触发漏洞。

  • BleedingBit OAD RCE

利用自己修改过的固件覆盖原先的系统,从而控制目标设备。

BIAS

BIAS(Bluetooth Impersonation AttackS),即蓝牙冒充攻击。Bluetooth BR/EDR中被发现了一些严重的安全漏洞,包括缺乏强制相互身份认证、角色转化过度轻松、认证过程降级等。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可以打破标准适配设备的蓝牙安全机制,最后可以在安全连接建立后仿冒已配对设备发送数据。从本质上说,BIAS攻击是利用了蓝牙设备如何处理长期连接的漏洞。
4.2.4 zigbee

ZigBee是比较新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短距离设备之间数据传输。Zigbee与蓝牙相比能建立更大的网络,功耗比起wifi相对要低不少,所以经常在家庭、工厂等应用场景使用。
图片[1]-IoT漏洞研究(四)协议分析 – 作者:klovey-安全小百科ZigBee协议分为物理层、MAC层、网络称和应用层4层:
提供3个等级的安全模式:

1、非安全模式:不采取任何安全服务,容易被窃听;
2、访问控制模式:通过ACL限制非法节点;
3、安全模式:采用AES 128位加密通信。

Zigbee常见攻击方式:

数据窃听

当ZigBee使用非安全模式,也就是其默认安全策略时,对传输数据将不作加密,所以可以通过嗅探窃听到传输数据。

密钥攻击

在密钥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以明文形式传输密钥,因此有被窃取密钥的风险。

目前针对ZigBee的攻击,主要还是窃听和密钥安全方向,比较流行的研究工具有KillerBee,可实现抓包、分析和发包等功能。虽然ZigBee没有WiFi、蓝牙那样流行,但其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

4.2.5 MQTT

来源:freebuf.com 2020-12-12 13:16:00 by: klovey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