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学习心得 – 作者:hahali

工作流程

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备案流程

需要帮助客户准备备案材料:

1、机房拓扑及说明

2、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3、信息系统建设或实施方案

4、安全产品清单及销售许可证

5、上级领导部门审批意见

6、定级备案表

7、定级报告

8、安防承诺书

上述材料需甲方提供电子版与纸质版材料,准备好后提交给当地网安。

1-5项需甲方自行提供,6-8项测评机构可以提供模板。

 

备案材料准备完后需要专家评审,原先自主定级,现在由专家定级。但要是有上级部门下发的规定等保等级的文件可以跳过专家评审,例如:《关于加快推进XXX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级保护建设的通知》

等保三级必需的安全设备

边界防火墙

防病毒网关

入侵检测(IDS)

WAF(如有应用)

日志审计

数据库审计

堡垒机(运维审计)

终端管理

企业版杀毒软件

安全准入

数据备份

 

等级保护扩展要求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

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

大数据安全扩展要求

 

等级保护2.0通用安全要求

等保2.0技术要求

等保2.0管理要求

安全物理环境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通信网络

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区域边界

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计算环境

安全建设管理

安全管理中心

安全运维管理

 

一、安全物理环境

1、物理位置的选择

  1. a) 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2.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个人理解:要求的是机房的防震、防风和防雨,其实是对建筑物的要求,没什么好说的。

 

2、物理访问控制

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个人理解:检查是否由电子门禁设备,如果有是否使用,进入机房的时候用不用进行登记。

3、防盗窃和防破坏

  1. a)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
  2. b)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3. c) 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

个人理解:物理防盗措施,个人认为机房的设备一般轻易不会有人去偷,所以这里的不易去除是指机房设备运维管理中的标签,纸质的贴纸标签应该就可以符合要求,毕竟现在使用激光刻在上面做标记的企业不多。通信线缆一般都是在防静电地板下放或走顶棚线槽。要注意机房内是否有监控和报警设备,是否24小时有人看守。

4、防雷击

  1. a) 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2. b) 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

个人理解:机房所在建筑要防雷,机房是否有弱电接地

 图片[1]-等保测评学习心得 – 作者:hahali-安全小百科

5、防火

  1.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2.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3. 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个人理解:自动消防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自动预警,自动灭火。或者有灭火器,干粉或者气体的,不可以用水基型灭火器。

 图片[2]-等保测评学习心得 – 作者:hahali-安全小百科

6、防水防潮

  1. a)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2. b)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3. c)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个人理解:首先不能采用暖气(液体保温),空调不能漏水;与机房无关的水管不宜从机房内穿过;机房应防止结构渗水、墙面凝水、外部漫水;重要机房应设置漏水报警系统。

7、防静电

  1. 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2. 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个人理解:机柜要做好接地防雷和防静电,重要设备要有防雷模块,用线接到机柜。

8、温湿度控制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个人理解:有精密空调,温度18-27,湿度35-75

9、电力供应

  1.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2.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3. 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个人理解:最基本的要有UPS,UPS要有过载保护和防雷模块,要有双路供电,能够维持机房重要设备断电后至少2小时以上供电

10、电磁防护

  1. a)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2. b) 应对关键设备实施电磁屏蔽。

个人理解:机柜和设备接地,做好防静电

二、安全通信网络

1、网络架构

  1.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d) 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e) 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个人理解:做好带宽冗余,是否划分VLAN、ACL

2、通信传输

  1. a)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b)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个人理解:HTTPS、VPN这类加密传输协议中自带加密和完整性校验,完整性认为是哈希校验,保密性认为是HTTPS

3、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三、安全区域边界

1、边界防护

  1. a) 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b)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
    c) 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
    d) 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保证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设备接入内部网络。

个人理解:ACL、安全配置策略,未授权设备的接入进行认证和授权,可以部署防火墙或者堡垒机。内部人员私自接外网,不能开热点给内部主机,不能用无线网卡之类的硬件设备。MAC地址绑定只允许绑定的IP可以操作。

2、访问控制

  1. a) 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 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
    c) 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
    d)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进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e) 应对进出网络的 数据流实现基于应用协议和应用内容的访问控制。

个人理解:ACL做访问控制,做到端口级。

3、入侵防范

  1. a)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b)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c) 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新型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
    d)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 IP 、攻击类型、攻击 目标 、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个人理解:关键网络节点(网络边界、区域间、重要区域边界等)检测和策略要双向应用,发现攻击能够对其进行限制、报警、阻断等,入侵检测设备记录要全面。遭到攻击要及时响应,但是要遇到0day不知道怎么搞。

4、恶意代码防范和垃圾邮件防范

  1. a)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b)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垃圾邮件进行检测和防护,并维护垃圾邮件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个人理解:恶意代码防范和垃圾邮件防范主要是防病毒网关的安全设备,查看安全策略,及时更新病毒库。

5、安全审计

  1. a) 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d)应能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个人理解:有审计设备,注意日志的留存不能少于六个月,做好场外备份。

6、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边界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边界防护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四、安全计算环境

1、身份鉴别

  1. 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b)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c) 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d) 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个人理解:主机里面的身份策略,登录失败处理策略,设备需要登录进行查看。密码复杂度符合要求,远程接入采用加密技术。针对应用系统,对于应用系统的身份鉴别,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密码+身份验证服务器,或者配合验证码

2、访问控制

  1. a) 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
    b)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
    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d) 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
    e)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
    f) 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g) 应对重要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

个人理解:一般都会把默认账户作为超管账号、具备一定权限的管理账户,必须要重命名,不可以使用默认用户名和默认密码,来宾用户需要禁用。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账户,分配给需要相应权限的用户对应功能权限。三权分立,比如,负责审计的用户只给予查询、读取一类权限,安全管理账户不具备运维的权限,运维没有安全的权限。

3、安全审计

  1. a) 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d) 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

个人理解:主机要开启审计策略,网络和安全设备也要开启审计功能,审计内容要全面并且要覆盖全部用户,对于用户重要行为,至少应包括:登录、登出、查询、修改、删除、创建等记录,定期进行备份,介质存储时保存好,审计记录保存6个月。

4、入侵防范

  1. a) 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b) 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
    c)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d)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e) 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
    f)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个人理解:管理主机不要安装对系统无用的软件,管理主机只对管理系统使用,不应有其他用途(比如安装QQ、微信或者音乐软件),关闭高危端口:445,139等,如在业务中必须要使用这些端口,外部防护要做好,并且修改默认端口,比如需要使用445端口,可以修改端口为444。有入侵检测设备,可以对入侵行为进行告警。

5、恶意代码防范

应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

个人理解:使用防恶意代码设备,查看设备的安全策略是否防护到位。

6、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计算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7、数据完整性

  1. a)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个人理解:哈希校验完整性

8、数据保密性

  1. a)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 鉴别数据 、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个人理解:传输保密性就是加密通信(SSH、VPN、TLS、HTTPs等)

9、数据备份恢复

  1. a) 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b)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至备份场地;
    c) 应提供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热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个人理解:重要数据是什么并未定义,我觉得时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情况来定义数据是否重要,是否定期备份,备份内容是否全面,存储时间6个月要达标。异地备份貌似省内很少有做的,个人觉得除了本地机房外有一个存储点就可以。云上系统好办一些,可以买几个异地虚拟机做实施备份。

10、剩余信息保护

  1. a) 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b) 应保证存有敏感数据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个人理解:

11、个人信息保护

  1. a) 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
    b) 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个人理解:采集个人信息,有用则采,无用不信息不要收集。未经授权不能访问、也不能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测评要求里面要求查制度。

五、安全管理中心

1、系统管理

  1. a) 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系统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 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资源和运行进行配置、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身份、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加载和启动、系统运行的异常处理、数据和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等。

个人理解:检查是否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时是否有特定的界面进行操作,是否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系统资源运行和配置是否是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的。

2、审计管理

  1. a) 应对审计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审计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 应通过审计管理员对审计记录应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包括根据安全审计策略对审计记录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等。

个人理解:检查是否对审计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审计管理员进行管理时是否有特定的界面进行操作,是否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审计记录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是由审计管理员进行的。

3、安全管理

  1. a) 应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 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包括安全参数的设置,主体、客体进行统一安全标记,对主体进行授权,配置可信验证策略等。

个人理解:检查是否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安全管理员进行管理时是否有特定的界面进行操作,是否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安全策略配置是否是由安全管理员进行的。

4、集中管控

  1. a) 应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
    b) 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
    c) 应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
    d) 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并保证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e) 应对安全策略、恶意代码、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f) 应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识别、报警和分析。

个人理解:划分VLAN,管理区要单独划分一个。建立安全通信隧道。有审计记录并保留6个月。

来源:freebuf.com 2020-07-31 10:11:42 by: hahali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