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为“隐私”做点事吧! – 作者:Vitrus

隐私泄露,你被这根细到不曾被察觉的银针扎过多少次?一次、两次,三次可能你都不曾发觉,待到真正痛的时候,谁也数不清究竟被扎过多少针,细思极恐

未标题-3.jpg

每年发生的隐私数据泄露问题数不胜数:为什么你在浏览网页时旁边的广告总能戳中你的购买欲,快递邮寄、表单填写、手机上突然弹出摄像头权限请求,下载时的默认勾选等,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隐私数据泄露问题。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到底能保留多久?每一次被挑动的隐私神经,都会引发一阵隐私保护热潮,但热潮之后往往是下一次的隐私泄漏。

有人说,是我们的隐私保护意识薄弱。但事实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早已在摸爬滚打中感受到隐私问题的严峻性。但如何保护隐私安全,我们不曾知晓,或者说是防不胜防。在很多时候,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被扎,因为它真的很难察觉。个人信息是否泄漏,是否被滥用,我们无从考究。而当我们真正发觉这个问题的时候,除了愤怒可能更多的是无奈。有人说,一旦你接触网络你就会慢慢成为透明人,但如果真的离开网络,就真的安全吗?

最近被电话骚扰不断,都是各个影楼来电,问是否需要拍宝宝百天照,“你怎么知道我的宝宝百天了呢?”

未曾蒙面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我的姓名、电话、住址…

打开手机网络总有附近美食推荐…

越来越多的网站更关注用户的画像: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所在地区、恋爱状态…

未标题-4.jpg

我们总是在说隐私,那是不想被他人知晓的事,但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人肉搜索已经再常见不过了。近日高铁上出现“霸座”事件,当事男子的“站不起来”让网友气愤,随后,该男子的信息就被公众所知,姓名,就读学校,过往种种都一一被扒出,这名男子的行为是应被谴责的,但他的信息就这样被一一知晓,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在互联网中的我们越来越透明,透明到隐私这个东西变得异常珍贵。

近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一家上市公司涉嫌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高达30亿条而被查,这么庞大的数据背后,我们的隐私究竟在哪里?每一次曝出的数据泄露事件,规模不断被刷新。30亿,多么可怕的数字,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次可能就是50亿、100亿…

怎么解决?隐私问题,首先是用户自身问题,在将信息交托出去之后才会涉及到相应的平台、网站的保护责任,进而才涉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问题。那么,我们自身在访问各个平台网站时,就要谨慎,选择HTTPS开头的网站进行访问。因为,地址栏“https”开头的页面意味着在客户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已建立起一条SSL安全加密通道,此时用户在线输入的信用卡号、交易密码等机密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将不会被查看、窃取和修改。

而企业和各个平台也更应该注重安全防护,隐私泄露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需要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为我们仅存的那点隐私做出努力。

来源:freebuf.com 2018-11-16 15:20:57 by: Vitrus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