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2018年中趋势汇总:我们真的能跟上趋势的发展吗? – 作者:宇宸de研究室

前言

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新兴技术炒作周期”报告,这已成为Gartner公司的一个惯例,为我们揭示了新兴技术趋势所遵循的模式。

此前在Gartner CIO峰会上期间,Gartner研究总监Kevin Ji重点解读了十大趋势在战略发展趋势在战略(Strategic)、战术(Tactical)、执行(Operational)三个层面对IT和执行的影响。

PS:对十大趋势感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原文,地址在文章最后。

10大趋势

战略层面

趋势1:消失中的企业数据中心(Disappearing Enterprise Data Centers)

目前在中国,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主流模式依然是自建自运营,但Gartner放眼以欧美为主的国外市场,排名靠前的企业更倾向于整合与缩减自有数据中心,转而使用外包数据中心的形式。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公有云”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应用迁移到公有云上。另外,使用外包数据中心可有效节约IT总体成本,而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往往与业务的主营业务关系并不大。

趋势2:“云优先”战略(Cloud-First Strategy)

“云优先”并非是指应用全都迁移上“云”,而是如何使用“公有云”的最大化业务价值。“云优先战略”的核心,是从业务价值的角度出发,把有限的IT资源整合都创造价值最大的领域,而把同质化的非核心能力进行外包,即不仅要关注系统的重要性,还需要基于企业应用的核心能力,而决定使用传统IT、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中国企业目前较为关注私有云建设,对公有云相对较保守,在这方面需要尽早规划。企业对公有云不应看做是一种新技术,而更应该看做是一种新的能力和机会。

趋势3:“容器”和“无服务器”服务部署(Containersand Serverless Function)

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着“容器化”,因为“容器”能够大大降低交付的延迟、提高交付效率。(从本人接触到的容器实际使用感觉确实是一项跟接“地气”的技术,不用再像以前要升级更新,又怕影响业务,现在就是一次性的,用完或需要升级就换新的容器,简单方便)另一个趋势是使用公有云提供的“无服务器”服务。在构建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中,可以大大减少开发代码的工作量,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交付效率。

战术层面

趋势4:业务驱动的IT (Business-Driven IT)

Gartner研究显示,超过29%的IT支出来自业务单元,而非传统IT。该数字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持续增长。因此,如何匹配业务、让业务认可IT的价值,是未来IT需要提升能力的方向。IT不能仅以技术为中心,而需要转型成业务驱动的IT,以支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趋势5:数据中心即服务(Data Centeras a Service)

从全球布局来讲,未来数据中心不再是一个物理的地点,而将是承载多种交付能力的服务集合——需要做到风险可控、成本优化、创新引领、合规匹配、快速迭代、并具备全球交付的能力。企业应考虑的是如何使用最好、最优的方法,让客户体验达到价值最大化。但目前来看,许多企业规划技术设施时仍将大部分应用放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

趋势6:API经济(APIs—IntegrationEconomy)

通过集成各个应用、将各个渠道和应用相匹配以及监控,API经济能够有效支持数据化转型。企业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由外及内(outside-in)”的方式,考虑API的设计和落地。同时,企业也应考虑API经济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确保在核心应用更弹性、更平台化的同时,渠道畅通且安全合规。

趋势7:物联网与边缘计算(IoT and EdgeComputing)

Gartner定义的物联网平台分为终端层、平台层、企业层。终端层主要为物联网的节点、设备、通路,提供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服务。平台层包括数据分析、策略及由上到下的数据打通。企业层则是分析数据在企业应用中的集成与使用。这三层相辅相成。而目前来讲,物联网在企业落地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主要是由于网络标准化尚未统一,应用场景、接口的复杂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尚未建立。

执行层面

趋势8:过度规划的容量(StrandedCapacity)

在部分大型企业中,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及“云”上均存在容量浪费的问题。Gartner数据显示,传统的数据中心中,28%的服务器空置,40%的机架未填满,平均服务器CPU使用率仅达32%。同时,45%的企业机构在转移到“云”时,只是平台迁移而缺乏必要优化,导致在前18个月会产生55%的系统冗余和70%的过度花费。为避免容量的浪费及过度分配,企业机构须采取一些相应手段,如使用合适的容量、控制资源分配、选择计价模型及开源工具,来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趋势9:企业声誉与数字化体验(Reputationand Digital Experience)

数字化转型中,为用户提供无延迟、可靠的数字化体验至关重要,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例如,物联网技术中物与物的连接较慢,导致整个业务运行效率降低,从而因为延时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用户满意度降低,对企业声誉造成损害。目前,企业应着重考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趋势10:扩展基础设施能力(Extended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企业须结合大数据、数据挖掘的技术,扩展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端到端的应用体验。而物联网、API经济的技术兴起,也要求企业对相关人员做出优化和调整,使得他们具备相应能力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尤其是跨技术平台的综合规划能力、协助业务的顶层设计能力、对业务影响的分析能力等。

以上是Gartner 2018的十大趋势预测分析。

预测中的新兴技术往往不能克服所有障碍,最后能成为普及技术的并不多。事实证明也是如此。Gartner 2017 年的预测报告中,曾经名列未来几大技术趋势的机器学习等,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从榜单上消失了。因为现在好多公司在搞基于机械学习的人工智能,还有态势感知平台,不知道过段时间,业界宣布该技术因为难于通过现有技术复现,不可能成为未来趋势,各家公司CIO的表情会怎么样。

5 个大趋势

前几天,也就是今年8月,Gartner 将 17 个技术分为 5 个大趋势:民主化人工智能(AI)、数字化生态系统、自动化生物黑客、透明的沉浸式体验和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

5大趋势

 “技术 leader 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而这些变化将会对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此调查报告显示的技术趋势可能将对打破企业原有商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执行团队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变化。”Gartner 调研副总裁 Mike J. Walker表示。

本人通过查阅一些资料以及Gartner官方的解释,目前对这五个趋势的理解如下(附上原文翻译):

1. 大众化/民主化人工智能

原文翻译:

人工智能是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得益于云计算、开源代码和“创客”社区,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早期用户从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受益,但最显著的变化是:该技术在未来的大众化应用。这些技术培育出一批创客社区、数据学家和AI架构师,同时也激励他们创建基于AI的创新型解决方案。

例如,能够协助人们日常工作,提供客房服务或库房分拣一类工作的智能机器人,让公司能够将人力节省出来重新安排部署,以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其中包括即将取代趋势周期中“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L4和自动驾驶L5的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L4的定义是,车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在某些限定的地理区域内无人驾驶,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这一水平的自驾汽车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出现在市场上。自动驾驶L5定义的车辆则可在所有情况和条件下自动操作,并控制汽车所有功能。如果一辆车没有方向盘、刹车或踏板,那么这种汽车可能会成为家庭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将对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Gartner预测,今后10年AI技术将为大众所用,无处不在,即所谓的民主化。云计算、“创客”社区和开源等趋势最终将促使AI普及到每一个人。

AI的民主化进程得益于下列技术:AI平台即服务(PaaS)、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4级和5级)、自动移动机器人、对话式AI平台、深度神经网络、飞行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和虚拟助手。

Walker表示:“代表民主化AI的技术在成熟度曲线的五个部分中占了三个部分,其中一些技术(比如深度神经网络和虚拟助手)将在今后两到五年内进入到主流采用阶段。这个类别的其他新兴技术(比如智能机器人或AI PaaS)也正在成熟度曲线上迅速逼近顶峰,并很快就会越过顶峰。”

2. 数字化生态系统

原文翻译:

新兴技术都需要新的技术基础和具有活力的生态系统予以支持。而这些生态系统需要新的业务战略并转向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

从区域化技术基础设施到支持生态系统平台的转变,为构建人与技术之间桥梁的全新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例如,区块链可能会成为数据安全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因为它有提高集中式系统弹性、可靠性、透明度和信任度的潜力。在此趋势下也包括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化来展示某个实体事物)。这一技术在运维领域已经开始采用并初见功效,Gartner 预计在五年之内,数字孪生技术将应用到数百万计的事物之中。

这个趋势得益于下列技术:区块链、面向数据安全的区块链、数字孪生、物联网平台和知识图。

Walker表示:“数字化的生态系统技术正在成熟度曲线上快速移动。区块链和物联网平台现在已经越过了顶峰;我们认为,它们将在今后五到十年内达到成熟阶段,数字孪生和知识图紧随其后。”

3. 自主化生物黑客

原文翻译:

2018 年仅仅是“超越人类”时代的开始,黑客生物学和人类“延伸”技术的普及性和可用性将得到提高。包括从简单的诊断到神经植入,甚至关系伦理与人性的社会和法律等问题。生物黑客分为四类:技术增强,营养基因组学,实验生物学和工坊生物黑客(这里为引申翻译,grinders维基的解释是通过黑客手段DIY技术或药物自主增强自身生物功能的人,翻译为磨床生物黑客,感觉不太恰当)。

例如,生物芯片拥有可以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检测大到癌症、小到天花等疾病的能力。这些芯片由表面的一系列分子传感器组成,可以分析生物元素和化学物质。生物技术也是今年技术趋势周期上的“新人”,即人工培育和生物激发肌肉。虽然仍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但这项技术最终可以让皮肤和组织在机器人外部生长(比如终结者T800),并对压力具有敏感反应。

Gartner预测未来十年,人类将开始进入“超人类”时代:出于生活方式、兴趣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人体等生物体可以通过芯片来“hack”改造。生化黑客(biohacking)分为四大类:技术增强、营养基因组学、实验生物学和grinder生化改造。但是Biohacking目前尚面临伦理道德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自己动手的生化改造中的新兴技术正在成熟度曲线上迅速移动。混合现实正走向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增强现实已几乎触底。紧跟其后的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刚达到顶峰,将在5年到10年内将进入高峰期。

4. 透明拟真式体验

原文翻译:

像智能工作站之类的技术越来越以人为本,逐渐模糊了人、业务及事物之间的界限,扩展并实现了更加智能的生活、工作和体验。在智能工作站中,电子写字板可以更好地捕获会议记录,传感器可以根据员工位置传送个性化资讯,办公用品也可以直接与 IT 平台交互。

在家居方面,联网家庭可以连接设备、传感器、工具和可以根据行为自主学习的家庭平台。持续更新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加情境化、个性化的体验。

技术将变得越来越以人为本,以至于人、业务和物体之间显得无缝透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能够体会更加更智能化的生活、工作及空间。

Walker表示:“代表透明拟真式体验的新兴技术大部分都在走向顶峰,以硅阳极电池为例刚刚越过顶峰。智能工作空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即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顶峰。”

个人感觉有点像现在的AR和4D技术。

5. 普遍性基础设施

原文翻译:

总的来看,基础设施将不再是战略业务目标的关键。云计算的出现及其日益流行、永久在线、永久可用、无限资源的设施环境已经改变了基础设施原有的样貌。这些技术将为商业模式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

例如,量子计算具有复杂的量子位和算法系统,其运行速度相比传统计算机呈指数级增长。在将来,此项技术将在优化、机器学习、加密、分析学和图像识别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虽然建造通用型量子计算机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但该技术在狭义领域中存在巨大潜力。

这一趋势中的第二项新技术是神经形态硬件。这是一种受神经生物学架构启发而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可以为深度神经网络提供极高的性能,减少功耗的同时可以提供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性能。(最后一段我觉得可能应该是说biohacking技术吧,如果是Digitalized ecosystems感觉没关系)。

基础设施不再妨碍企业实现目标。云计算以及众多新型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普及已造就了永远在线、可用且无限制的基础设施环境。

这种趋势得益于下列技术:5G、碳纳米管、深度神经网络ASIC、神经形态硬件和量子计算。支持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的技术即将达到顶峰,并沿着成熟度曲线快速移动。尤其是5G和深度神经网络ASIC预计会在今后两到五年内达到高峰期。

回到现实

那么,回到现实中,说说最近网上看到的一些消息。

世界上曾经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叫“柯达”,在1991年的时候,他的技术领先世界同行10年,但是2012年1月破产了,被做数码的干掉了。

当“索尼”还沉浸在数码领先的喜悦中时,突然发现,原来全世界卖照相机卖的最好的不是他,而是做手机的“诺基亚”,因为每部手机都是一部照相机,于是“索尼”业绩大幅亏损。

然后原来做电脑的“苹果”出来了,做出了触屏的智能手机,把手机世界老大的“诺基亚”给干掉了,而且没有还手之力:2013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

著名数码相机品牌——尼康,关闭了它在中国的工厂。给出的理由是:智能手机的崛起侵占了原本属于数码相机的市场。按照传统的商业逻辑,尼康最多被索尼/佳能等等同行打败,没想到打败它的居然是另一个行业——智能手机。

当苹果手机还在如日中天时,中国的华为异军突起,又发布了全球首款AI手机,将手机带入了人工智能时代。

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在商场这个领域里,没有任何人能打败它,包括沃尔玛和家乐福,但是很可惜他败给了这个时代,被阿里巴巴收购,高层集体走人。

方便面现在每年的销量以几十亿包的速度在减少,遭遇如此断崖式的危机,难道是产品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反而是越做越精致,越来越全面,大的小的,干拌的,开水泡的,各种口味层出不穷,还请了一些口碑极好的明星代言宣传,但仍旧挽回不了衰败的颓势。为什么这个曾连续18年销量保持增长的国民美食,在越做越用心的情况下,反而销量严重下滑呢?因为有了外卖,自从外卖行业的横空出世,各种可口的美食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到手上,这时候基本就没方便面什么事了。

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不是今麦郎,更不是白象,不是任何一个平日里厮杀惨烈的竞争对手,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新兴公司,是散布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外卖美食小作坊。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看完这些,更多的不是对技术和趋势的关心,而是内心的感慨。生活在这样技术发展飞快,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能否为自己寻求一处宁静的港湾。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走下去的。

好了,要开始学习新的技术,继续啃书了。

参考资料:

Top 10 Technology Trends ImpactingInfrastructure & Operations for 2018: https://www.gartner.com/smarterwithgartner/top-10-technology-trends-impacting-infrastructure-operations-for-2018/.

5 Trends Emerge in the Gartner Hype Cycle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8: https://www.gartner.com/smarterwithgartner/5-trends-emerge-in-gartner-hype-cycle-for-emerging-technologies-2018/.

*本文作者:lywhiz,转载请注明来自FreeBuf.COM

来源:freebuf.com 2018-08-30 10:30:35 by: 宇宸de研究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