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Uber、滴滴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上车的是一个小姐姐还是一个老大爷。即便是现在的快车、专车也大多数是平台派单,而顺风车却是个例外(至少在整改之前),让司机可以指定接年轻女性,虽然这不是酿成惨剧的主要因素,但也绝对有辅助责任。
距离上一次滴滴发布整改措施刚好半个月,滴滴在5月31日发布新的整改进度,对之前的一些措施做出了部分变动,其中几条也格外引发了笔者特别关注:
1.此前顺风车暂停也夜间(22点——6点)接单,调整为“考虑恢复安全系数较高的夜间服务”;
2.保留于出行相关的标签评价,但用户不可原创;
3.将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行程中录音功能测试。
老实说,在5月16日发布的几项整改措施,确实有些像是滴滴应对社会舆论做出的果断决定,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考虑司乘双方的便利性而直接砍断,例如暂停夜间服务、下线标签评论。此外也是对外界反应的一种试探,经过半个月的发酵,外界舆论渐渐平息,而用户对于新的措施的变化也出现一些情绪,也就顺势发布第二阶段的整改计划。
有针对性的隐私保护措施
至此,滴滴整改的措施已经相对成熟,对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隐私信息保护我们也可以仔细研究一番。在5月19日顺风车重新上线之后,每个人都必须提交一次身份证及人脸认证,并且需要了解清楚其他几项变化之后才能够进入顺风车业务。
最基本的一点,合乘双方的头像与信息均本人可以,以系统默认虚拟头像外示他人,顺风车司机基本无法直接从头像来挑选乘客接送。
然而,滴滴顺风车之前的评价体系才是重灾区,我能了解滴滴最初的想法是给司乘双方一个开放的评价空间,能够让其他人更加了解,但是滴滴却忽略了这种真实的评论可能暴露用户的一些特征甚至个人信息。而更没想到出现上图这种情形,各种不堪的评论在绝大多数论坛以及资讯站下都看不到,却出现在滴滴这种出行服务平台上。让少数原本就不太安分的人被刺激,临时或者有计划的做出极端的举动。
这些都是滴滴应该反思的,在这两次整改中,这两点也是滴滴重点修正地方。如此重大事故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滴滴必须做出明显的改变决心。作为服务平台,保障乘客安全是第一要务,不过滴滴顺风车服务对象还有司机。在这两次整改中,几乎是以牺牲顺风车司机的体验来提升乘客安全保障,对于司机来说可能就非常不悦了。
司机安全和隐私问题被忽略了……
5月19日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之后,顺风车车主每次接单之前都需要进行一次人脸识别,保证是车主本人接单。但对于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仅依靠前置摄像头,识别率不够保证不说,还让司机接单更加繁琐。网络上也出现不少司机的埋怨言论……这一次,乘客出事,司机作案。如果下一次,乘客劫持顺风车主,又该如何整改。真要到事故发生之后才去做修正吗?不排除乘客中也有怀有歹心者,也同样威胁这司机的安全。一定程度上说,司机有选择性的接单也是为了自己以及车上财产安全考虑,毕竟女司机也不少的。
司机账号存在换用情况,乘客端也可以代叫车;安全起见,乘客约车发现车牌不符可以据乘,司机也有权知道所接乘客是否为本人,否则可以拒载。乘客安全和司机安全之前,安全和隐私保护之间似乎很难去寻找一个平衡点,除非借助新的手段。
此外,滴滴两次整改措施中有一个很敏感的措施,第一次整改公告中有提到,滴滴可能考虑在司机接单行程中加入全程录音甚至视频监控的功能,在第二次整改公告中明确指出将在少数城市开始行程录音功能测试。
这必然涉及司机隐私问题,而且顺风车司机在接单过程中,车上还可能有自己的朋友、家人,行程中聊天内容也将被记录。虽然,滴滴表示录音资料不保存与手机,而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受自动删除。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依然不会接受,毕竟在第一次整改之后,滴滴顺风车接单率大幅下降,甚至部分地方还出现了长时间无人接单的情况。
滴滴或将进行第三次改进
不像快车、专车,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管理范围之内,也因此少了很多约束。在陆陆续续的事故发生之后,滴滴平台也需要逐渐调整顺风车的运营规则,既要照顾司乘双方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双方的安全性,过于偏向一方也可能引发另一方的不满,一旦出现司乘双方不平衡,则顺风车业务发展受限。
二次整改措施,滴滴有意识保护司乘双方的隐私,但又牺牲了司机的使用体验,同时一些其他举措又试图那司机的隐私作为乘客的安全担保。能看出来,这些措施是有意针对之前的安全事故所作出的变化,这些都是滴滴过于偏向乘客一方的体现。
顺风车车主也是被服务的一方,而且本身盈利空间非常有限,过于约束以及隐私问题都可能导致车主流失。滴滴很可能还会有第三次的调整,因为在乘客和司机之间的选择,同隐私与安全问题的权衡一样重要,而这之间的平衡点似乎并不明显。
*本文作者:Allen.i,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FreeBuf立场,转载请注明来自FreeBuf.COM
来源:freebuf.com 2018-06-05 14:10:19 by: Allen.i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