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文化特辑【十八】狐妖与人、鬼、神的关系


转自知乎专栏:神州幻梦


从古代各种志怪故事传说的描述来看,狐妖群体分别与人、鬼、神都存在互动。

透过对这三种互动关系的表现和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大概为狐妖在古代中国幻想世界中做个定位。

人狐关系

关于狐与人的关系,笔者在《善狐》篇和《伏狐手段》篇中也集中叙述过,其他篇章中也偶有论及。不过为了方便阅读和與其他群体与狐妖之间的关系作比较,以下还是可以对人狐关系稍作概括的,但具体的情况和论据就不赘述了。

  • 人狐关系始于狩猎,但狐始终没有完全被人类驯化,所以狐于古人而言不像狗那么亲近;狐的物质价值不高,所以也不像牛马般被珍视;危害性又不高,所以不像虎豹狼般被忌惮。
  • 但因为狐昼伏夜出和居于墓穴的习性给人一种阴暗的诡秘感,且古人面对许多生活上莫名其妙的事都会归咎于狐魅,所以古人对狐的印象主要还是偏负面的,由此又衍生出许多驱狐、逐狐、除狐的传说和记载。
  • 可是当古人发现他们怎么抗拒都无法逃离狐魅的侵扰时,其忌惮和畏惧无法消除,由此便衍生出狐神信仰。古人虽依然与其认知中的狐魅狐妖作斗争,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供奉狐神来让狐神高抬贵手,放过自己。
  • 不过随着古代文学作品对民俗狐妖观念的改造和人狐距离的拉近,人对狐妖的印象也开始改善。直到明代中期开始,狐神信仰逐渐转化为狐仙信仰,古人开始和狐仙和睦共处,甚至还和狐妖们发展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 从古代狐妖故事来看,狐妖整体都存在一种想要进入人世,即人类社会的意愿。民间传说狐妖喜欢模仿人类,清代故事中开始有狐妖修仙前必先修人心的说法。也就是说,狐妖存在趋人性。
  • 在志怪故事中,狐妖与人接触大抵出于三种原因或动机:夙缘(因)、渔色、采补。这是清代《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前代狐妖故事所作的概括,但实际上也有动机不明的情况。
  • 古来一直有狐墓居之说,所以即使明清人狐关系变得相对亲近,狐妖开始迁入人居,但狐妖也是住在人迹罕至的废居或高楼。这些地方都是与人群隔绝的封闭环境,实质和古墓洞穴相同。
  • 在明清之世,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民间盛行狐仙信仰,其一般作为「出马仙」和「保家仙」出现在当地民众的认知中。也有专门庇护一人的「本身狐仙」。
  • 民众一般敬狐仙若家中长辈,人狐关系趋向和睦友好。可能对当时当地民众而言,狐仙是比道佛神灵更为亲切的存在。

另外,狐也曾作为祥瑞之物和神使而被人们尊崇,但这种情况并未见有太多与人的互动,故可知这种情况的人狐关系不算亲近。

反正基于整体的历史进程而言,人狐关系是由疏远逐渐变得亲近,由警戒陌生变得友好和睦的。

狐妖与鬼的关系

虽然在狐妖故事中,人狐互动最为多见,但在古代中国幻想世界中,与狐妖存在互动的还有各路鬼神。其中较为特殊的是狐妖与鬼的关系。

据笔者所知,妖类之中大概也没有比狐类与鬼互动更多,关系更密切的群体了。虽然笔者在其他篇章中也稍微谈过狐和鬼的关系,但是接下来还是可以就此问题再深入探讨一下的。

在古代,有「城狐社鼠」之说,是说狐鼠居于城墙和土地祠洞穴中。在一些狐妖故事中,还有言狐妖居于竹间孔穴中的,有言以大树为窟的,有言以山中大土洞为住窟的。诸般说法之中最常见的是墓居之说,即言狐居于墓穴之中。

如此等等,其实都符合狐的生态习性,并非想像,《中国动物志》在描述赤狐的栖息处时就提到了墓穴。

或许是因为墓地近于人居,所以栖止于墓地的狐最易被人发现,不如山林荒野之狐窟般人所罕见,所以古人在狐妖故事中也大抵写狐妖狐精以冢墓为穴,而且是无人祭扫的古老荒墓。

狐昼伏夜出,又多穴居于墓穴附近,所以可能狐便给了古人一种与墓穴中的鬼一样,神秘诡异、难以捉摸、鬼鬼祟祟的印象。以上说法亦由此而来。

狐精墓居的相关描述始见于西汉《西京杂记》,其卷六载一白狐居春秋晋国大夫栾书墓中。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
欒書冢,棺柩明器朽爛無餘。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遂擊之,不能得,傷其左腳。有夕,(廣川)王夢一丈夫,鬚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腳?」乃以杖叩王左腳。王覺,腳腫痛生瘡,至死不差。

自此狐居墓穴之载不绝于书。唐代白居易还写过《古冢狐》一诗。

東晉《搜神記》卷一八載:「……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積年能為變幻……」
同上書同上卷載:「……見空冢中群狐羅列,見人即走,老狐獨不去,乃是皓首書生。」
东晋《搜神后记》卷九《古冢老狐》載:「崗頂有一阱,是古時塚。見一老狐蹲塚中,前有一卷簿書。老狐對書屈指,有所計校。」
宋《太平廣記》卷四四八引唐《廣異記·劉甲》載:「有一古墳,墳上有大桑樹,下小孔……因發掘之……有老狐,坐據玉案。」
同上書卷四五四引《張簡棲》載:「俄至夜,可一更,不覺至一古墟之中。忽有火燭之光,迫而前,乃一冢穴中光明耳。前覘之,見狐憑几,尋讀冊子。」
宋《青瑣高議》別集卷一《西池春遊》載:「此有隋將獨孤將軍之墓……下有群狐所聚。……有耕者耕壞冢,見老狐憑腐棺而觀書。」

明清之世亦多言狐妖狐精居于墓室。 《封神演义》第一回写千年狐狸精居于轩辕坟,是以轩辕黄帝之坟来渲染千年狐妖性之重。

清代亦多见此说,相关描述与上引数例并无太大差异,但却提出了些新的说法。

《閱微草堂筆記》卷八載一鬼云:「狐與鬼自古不並居,狐所窟穴之墓,皆無鬼之墓也。我墓在村北三里許,狐乘我他往,聚族據之,反驅我不得入。」

说是自古以来狐鬼不同居,而且狐所住的大多都是墓主鬼魂已转生的墓穴,但这里的鬼抱怨狐霸占其墓,鬼也無可奈何。

《聊斋志异·长亭》又写,狐女长亭一家除长亭外皆为鬼淫惑,也就是說狐妖也会为鬼所祟。

如此看来,狐鬼关系似乎不太友好。

但在古代小说中,狐和鬼友好相处的例子其实要比上述般的情况要多得多。狐鬼友好之说大概可追溯到宋《青琐高议·西池春游》,其中居于独孤将军墓的狐女独孤氏与女鬼王夫人友好邻处。

清代狐妖小说中也有许多狐鬼和睦的描写,例如《聊斋志异·莲香》中狐女莲香与女鬼李氏共侍一夫,情同姊妹;《聊斋志异·巧娘》中女鬼巧娘和狐女华三娘同居一墓且共侍一夫;《萤窗异草·温玉》狐女温玉和女鬼柔娘共侍一夫等等。

《萤窗异草·绿绮》中甚至写狐女为人鬼之妻,可见狐鬼关系之和睦。

另外,在古代狐妖故事中也不乏狐妖幻化成已逝之人,骗取其家人供奉的情况,如《太平广记》中的《沈东美》、《严谏》、《辛替否》等。如果把这已逝之人理解为鬼,那也可以说狐会变化为鬼。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还有「狐死为鬼」的说法。《阅微草堂笔记》卷九便载有一狐,「不幸为同类所扼杀」,「幽魂沉滞」,是为「狐之鬼」。

如此看来,不只是人死了,狐死了也会变鬼,未知其他妖类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那狐妖的此说大概与狐妖的近人性有关。

大概是由于在大众印象中,上述的狐妖观念实在过于深刻,以至于清代出现了认为狐是介乎于「幽明之间」,即阴间和阳世之间的神奇生物。

《閱微草堂筆記》卷一〇說:「人物異類,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仙妖異途,狐則在仙妖之間。」

实际上,古人还认为狐是鬼的坐骑。不过这种说法比较少见。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犬部》:「狐,妖獸也,鬼所乘之。」
唐·戴孚《廣異記·宋溥》:「宋溥者,……見一鬼戴笠騎狐,唱《獨盤子》。至扱所,狐欲入扱,鬼乃以手搭狐頰,因而復回。……鬼又乘狐,兩小鬼引前,往來極所。……下樹逐之,狐遂變走。 」

或许也是因为狐鬼关系如此亲密,所以在日本,「狐火」在某程度上又与「鬼火」同义。

狐与个别神、仙的关系

在狐文化的演变历程中,其主要循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瑞狐文化,二是妖狐文化。

瑞狐文化中只有白狐、玄狐和九尾狐,这是因为这些狐具有一般凡狐没有的特殊吉祥象徵意味。相对地,一般的狐属于妖狐文化,它们往往会被视为妖魅而被拒绝,不如瑞狐般被尊崇。

瑞狐之中,又以九尾狐最为特殊,其从汉代人们那里受到的尊崇也比其余二者多,这是因为九尾狐在汉代是西王母信仰体系中的一员。其作为西王母的神使来往于人世与天界之间,与玉兔、金乌、蟾蜍一同受到汉代人的礼拜。

关于这种九尾狐的具体情况,可参考《九尾狐特辑》。

到了晋代,可能是因为道佛二教开始流行,所以西王母体系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开始减退。但尽管如此,或许是因为汉代「神狐」在古人的记忆中所留下的痕迹犹存,晋代诞生了新的狐妖文化概念——「天狐」。

東晉《玄中記》載:「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以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这套设定在晋时仍是雏形,在稍后的南北朝时期似乎也没有流行起来,其要到唐代的志怪文学开始发展后才得到了进一步阐述,并开始活跃在民间狐妖传说和志怪狐妖故事中。

关于这种天狐的具体情况,可参考《天狐》篇。

在唐代,关于千岁狐、天狐的故事极多,如《纪闻》之《正弘之》、《袁嘉祚》;《广异记》之《长孙无忌》、《杨伯成》、《汧阳令》、 《李氏》、《韦明府》、《唐参军》;《河东记·李自良》;《酉阳杂俎·刘元鼎》等。

兼照这些故事中对天狐群体的描述,可知天狐「神能通天」,可以出入天宫,与仙为伍。有些天狐在升天时还有仙人迎接。

天狐颇受仙官礼遇,地位不低。这是因为天狐在天宫担任职务,受天曹驱使,也有天狐甚至做了「天狼将军」,可以指挥天兵。

天宫还对天狐开科取士,天狐凭策登科,才能成为「常在天帝左右」的侍臣。其中还有「九尾天狐」,说是「役于日月宫」,但未知日月宫之主是谁。

另外,天狐在山神地祗中也备受尊崇,在世间行走时会有山林川泽丛祠之神以及诸社鬼纷纷前来譪见。

且由于天狐神通广大,法力通天,一般道士和普通神鬼都无法对付它们。不过在唐代天狐故事中,有天狐被五岳神及奉天帝之命伏妖的天仙制服的描述。但天狐即便犯了过错,顶多也只是遭受流放,不会有性命之虞。

这种观念在明代也依然有遗存。明代《三遂平妖传》,书中人物圣姑姑是一只天狐,修炼多年,说是能把她降伏的也只有九天玄女娘娘和白猿神袁公。其被降服后,「天宫十万八千听差的天狐,齐来殿下叩头,都替圣姑姑认罪求饶」,终于使「玉帝降旨,许他不死」。

如此看来,天狐群体遍布天庭,或许也能算是天庭的中坚力量。

到了清代,天狐概念被狐仙观念吸纳,由此又衍生出许多狐仙在天界的传说。据说狐成为仙后,「名登仙籍」,均有隶归。

其中许多狐仙都隶属「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即泰山娘娘,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也是一位著名女仙。 祂掌管着狐仙的考试,许多狐女成仙后也成为她的侍从,男狐也多在其处当差。所以狐仙们有了罪过差错亦要受到泰山娘娘惩处。

此外,《夜雨秋灯录·除三孽》中的「上界天狐」因功被天帝封为真妃。《新齐谐》卷七写狐祖师统管天下诸狐,连关圣帝也对他毕恭毕敬,则又是天狐中之最高者,或者也是狐仙中的至高者。

如此看来,狐妖一族在天界的影响力还是很足的。不过,以上情况中的神狐、天狐及狐仙在各时代的狐妖族群中无疑都属于小部分。

大部分的狐妖挣扎在红尘中,既没有崇高的地位,法力也未强大到那个地步,其等所受的限制也自然不少。具体详情可看《伏狐手段》篇中的「五畏」部分。

总括而言,在人间的狐妖会惧怕以下神仙:

  • 城隍

在宋代,城隍已成为士民朝野的普遍信仰。城隍被认为是为阴界长官,统治一切神鬼妖魅,那么狐妖自然也在统辖之列。这种情况在北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三《小莲记》中便有体现。明代亦盛城隍治狐之说。

如此故事至清尤多,是民间城隍信仰介入狐妖系统的结果。清代城隍之祀遍天下,府县皆有城隍庙,城隍与人世地方官分治幽明二界。其治狐妖原是以正克邪之意。

不过城隍属府县冥神,神力终究有限,所以也管不了神通广大的狐妖。

《续新齐谐》卷二《驱狐四字》记狐作祟后明言「城隍奈我何」,后作祟更甚。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记一天狐作祟,法官牒都城隍无验,要降伏祂还须「拜章」。

拜章就是由道士写章表焚告上帝,请来天神降伏。有时城隍治不了,便求道术高的真人代为制服,如《咫闻录》卷二《治狐》中亦有所载。

  • 关帝

关帝之崇清世为烈,各地均立关帝庙。

《日知录》卷二〇云「关壮缪之祠至遍天下,封为帝君」。

关帝明代曾封三界伏魔大帝,所以妖鬼皆惧。明《平妖传》第十五回已写过关圣护驾斩胡媚儿事,清人小说笔记中有关狐畏关帝和关帝伏狐的故事和描写颇多,如《聊斋志异》卷一《牛同人》、《新齐谐》卷五《斧断狐尾》等。

《聊斋志异》卷十中还有提到「黑面将军」、「金甲神」、「周将军」;《子不语》也提到过「金甲神邹将军」。周将军即周仓,在《三国志演义》中是关羽的部下,另一位金甲神将军和黑面将军,从其描述来看亦为关帝部下,所出未详。祂们皆可斩狐妖。

  • 钟馗

钟馗捉鬼之说起于唐。在唐末宋初的敦煌地区,九尾狐会作为具有通天之能的怪禽异兽,站在白泽、钟馗的对立面,与之一起出现在驱傩仪式上。

敦煌寫卷P.2569 中《兒郎偉》其三:「驅儺之法,自昔軒轅。鍾馗白澤,統領居仙。怪禽異獸,九尾通天。」

明清人家常在室内悬挂钟馗像,或贴在门上,以辟邪祟,钟馗成为民间信仰中的守护神。

九尾狐大概处于妖类金字塔的顶端,不知道怕不怕钟馗,但一般的狐妖无疑是惧怕钟馗的。钟馗捉拿狐妖,或狐妖畏惧钟馗的故事也不少,例如《阅微草堂笔记》卷九、《香饮楼宾谈》卷二《湘潭狐》、《埋忧集》卷一《钟进士》等等。

以这些描述来看,悬挂的钟馗像虽为人绘,但皆可显灵。显灵之钟馗,自然是钟馗化身。《阅微草堂笔记》所说钟馗显灵后仍如画像大小,追狐不及,但亦足使狐大生惧意。狐甚至害怕貌似钟馗的人而远避之,足见钟馗于狐之可畏。

  • 雷部诸神

雷部是玉皇大帝治下的天神,其职不仅施放雷电、守卫天宫,还奉命击杀人妖中之有罪者,乃天刑之执行者。《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说,雷部正神是闻仲,号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下领二十四员天君。

因此,获罪的狐妖会受雷殛,这大概是其等惧怕雷部诸神的原因。另外,掌握五雷法的道士也可以以此控制狐妖,使其听从役使。

——

禁治狐妖的神仙以上述四者最为常见。不过,这只是因为这些神灵均有管束妖鬼之责,而狐妖正处于其管束范围之内而已,并不代表狐妖和这些神仙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过节和矛盾。

事实上,民众创造的能驱邪的神灵还有许多,无一不兼治狐。如土地公、门神、户夜神、南极仙翁、吕洞宾等等,在某程度上也是能抵御或制服狐妖的。

结语

综观狐文化的演变历程,其象征意义先后反差之剧和文化内涵之丰富在中国诸多的灵物文化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但亦因此,狐文化的丰富性及多元性也是其他灵物文化所难以媲美的。

在古代中国幻想世界中,狐妖在该社会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并由此建立起其他妖类都没有的人际关系,例如因瑞狐文化的遗存所致的各种天狐和狐仙在天界的特殊地位和特权,以及古人因其习性而联想建立起的狐鬼关系等。

但同时,狐妖既然属于妖类,那么自然也会惧怕所有妖类都会惧怕的神灵,如钟馗、关帝和雷部诸神等各路神仙。

透过对狐妖群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相信可以在古代中国幻想世界中找到狐妖的定位,从而逐渐梳理出古代中国幻想世界的社会情况。日后大概也能用同样的思路去考察其他群体或个体。


参考材料

《中国狐文化》P.115-118,346-351,李剑国

《狐狸信仰之谜》P.95-98,山民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知妖》:狐文化特辑【十八】狐妖与人、鬼、神的关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