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冲击,各类线上促销、直播及短视频带货等移动广告在2020年迅速“跑火”。然而,大幅攀升的流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更多的广告欺诈行为。同时,随消费需求下降,广告预算也在锐减。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费用的每一分投放都需要更加谨慎。找到能够实现投放效益最大化的干净移动广告流量,成为了广告主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针对这一现状,腾讯安全天御、腾讯防水墙和InMobi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移动广告反欺诈白皮书》,在深度揭秘当前移动广告欺诈常见场景、作弊手段的基础上,分析移动广告反欺诈三种主流模式,提出依托SDK集成模式从流量源头预防是移动广告反欺诈的趋势。
关注腾讯安全(公众号TXAQ2019)
回复移动广告白皮书获取PDF
《白皮书》重点已划好,速看:
移动广告欺诈损失约为180亿
《白皮书》称,2020年广告主因移动广告欺诈导致的损失约为180亿。这一数字比2019年预估的200亿减少了10%,但整体损失规模仍然惊人。《白皮书》同时也提到,2020年移动广告流量中疑似无效流量占比整体有所下降,黑产有涌向直播和短视频等热门领域的趋势。
超八成移动广告欺诈发生在品牌广告领域
品牌类广告由于接口和平台众多,缺乏完善的效果监测系统,成为移动广告欺诈的重灾区。统计数据表明,80%-85%的广告欺诈行为都发生在品牌类广告场景中。
这类欺诈常出现在媒体方为了“补量”,雇佣刷量工作室刷量获益;KOL刷视频播放量,骗取品牌广告费;网络电视剧刷播放量,产生大量无效广告流量;各种爬虫带来的无效流量消耗着广告主预算。
与此同时,效果类广告因更为精准地直指流量转化效果,也成为流量黑产的重要目标,主要包括基于安装的作弊和归因误导两种。
移动广告流量黑产一方面通过伪造点击、安装和活跃来骗取广告主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也会将自然安装和类似InMobi等干净的第三方安装流量,归因为自己渠道的流量来骗取广告主费用。
机器人流量和“人肉流量”是主要作弊手段
《白皮书》表示,当前移动广告黑产主要采用机器人流量作弊手段和“人肉流量”作弊手段两种方式进行欺诈。
通过脚本、模拟器、群控等手段制造非人类流量,流量黑产能够成功绕过各种资源限制、提高访问频率,挤占有效流量空间;而借助域名和App变造及众包流量的高阶做法,让真人产生的无效流量将给广告主带来更大的防范压力。
广告欺诈获利成本大幅提升,面临更高法律风险
除了广告主不断采用更高阶的反欺诈手段来过滤和限制欺诈流量之外,众多的核心媒体也开始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平台利益。
伴随媒体意识提升和相关政策支持,移动广告欺诈将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这有利于整个移动广告行业欺诈局势的缓解。
欺诈不会消失,从源头预防成为主流
广告主、第三方平台以及媒体方在长期的反欺诈斗争中,已经总结出JavaScript模式、API模式和SDK模式等三大主流模式。
三大主流模式并行下,移动广告反欺诈态势呈现出有所缓解的趋势。随着欺诈行为的不断演变,广告主反欺诈手段也日益向专业化、复杂化发展,移动广告作弊获利会越来越难。
《白皮书》认为,移动广告反欺诈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出于利益的驱动,欺诈者会不断升级其作弊手段,使其更难被发现,不断侵蚀整个移动广告生态系统。
在这个背景下,反欺诈预防的效果要远大于事后的追溯和补救,源头预防已成为广告主、品牌主、媒体和用户都认同的趋势,无感验证API和能够直接展示媒体端底层数据的SDK集成模式,势必成为中国移动广告反欺诈的主流模式。
流量欺诈黑产持续“进化”,预防需多方共同努力
然而,单一企业或广告主与持续“进化”的流量欺诈黑产相比,技术手段迭代成本高、收效低,无法应对这一挑战。
而随着不管是品牌商还是消费者,对于透明度的需求都很强烈,移动广告越来越透明将成为未来趋势。这也需要更多广告主、媒体、第三方检测和验证公司的参与和支持。
为帮助企业广告主斩断流量欺诈源头,腾讯安全天御携手腾讯防水墙打造出了一套营销质量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利用环境、虚假流量及可见性验证,腾讯安全天御营销优化解决方案能在10ms内完成对广告曝光的实时识别并输出结果,一旦发现虚假流量,广告主可及时对流量取消曝光,真正实现了对流量的有效“过滤”,同时由于是竞价前过滤,减少广告主和媒体之间的扯皮。
同时,依托腾讯防水墙在黑灰产情报感知、团伙挖掘、黑产溯源等方面的能力,天御还通过详细的案件分析,帮助客户获取最新黑灰产信息,深度挖掘其背后的黑产团伙,还原作弊工具和刷量手法,以防止刷量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未来,腾讯将以自身反欺诈能力为依托,协同生态伙伴,助力企业实现流量源头反欺诈预防,发扬科技向善,护航业务安全发展。
来源:freebuf.com 0000-00-00 00:00:00 by: 腾讯安全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