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来自工商业的热捧 – 作者:郑州埃文科技

其实在生物信息学、物理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中,很早就生成和使用了PB级别的“大数据”,却始终没能引发大数据浪潮。倒是这几年“大数据”非常得志,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企业,言出必称“大数据”,这是为何呢?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数据,如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重视,就在于它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可以不夸张地说,对商业利益的追逐,才是当前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目前大数据的科学价值不过是商业利益挟裹而来的副产品。

国外的IBM、Coge、 Amazon、 Facebook、eBay等跨国巨头,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精英公司,无不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极大地推动着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自2005年以来,IBM投资160亿美元进行了30次与大数据有关的收购,促使其业绩稳定高速增长。eBay通过数据挖掘可以精确计算出广告中的每一个关键字为公司带来的回报。通过对广告投放的优化,2007年以来eBay产品销售的广告费降低了99%,而顶级卖家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上升至32%。

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一阿里巴巴数据平台事业部的服务器上,攒下了超过100PB的数据,相当于4万个西雅图中央图书馆、580亿本藏书。其数据服务业务可以为国家政府各类商业机构和研究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涉及经济形势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商品市场调研等众多领域、其核心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十余年的客户交易数据。虽然很多公司都在从事大数据运作,但鉴于它们“投人”的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第一类公司,以 Google、 Amazon、 Facebook及后起之秀 Linkedin等为代表。这类公司的特征是,既有大数据,又具备大数据思维。商业利益的驱使,使之积极解决数据分析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践行波普尔“科学始于问题”的理念,使这类公司成为托起大数据研究的“脊梁”。

(2)第二类公司,以埃森哲( Accenture)、IBM、甲骨文等及初创公司 Hortonworks和Cloudera等(这两家公司是 Hadoop的主要维护者)为代表。这类公司的特征是,没有大数据,但却具备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知道如何帮助有大数据的公司来利用它。这类公司可视为大数据专业服务公司,在社会化分工日趋细分的今天,这类公司是非常有市场的。

(3)第三类公司,以金融机构、电信行业、政府机构等代表。它们的特征是,手握大数据,但没有大数据思维或技术,不知道如何用,以至于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负资产。这类公司就有点像“守着金矿不会采”的财主,既不相信专业的外来人,又没有能干的自家人。

(4)其实还有一类公司,也不容小觑,就是诸如国际数据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麦肯锡、高德纳等著名信息类咨询公司。他们是大数据的吹鼓手,在大数据热火朝天的气氛渲染上,他们扮演着极其“浓墨重彩”的烘托作用,很多有关大数据的报告,都是它们发布的。

他们之所以做得这么起劲,还是源于一个“利”字。一言以蔽之,他们不“忽悠”,别人不重视,就没有人找他们咨询,他们因此也就可能没活干、没饭吃,所以他们“吆喝”得特别起劲。

这类咨询公司(或称智囊团),对中国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在西方国家,这类咨询公司可谓炙手可热。很多公司经营出了状况,找不到或找不准原因,就会找一些“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号号脉”“把把关”。这类咨询公司,还真有点像一些专业诊疗机构,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我们知道,人生病了,如果是小毛病,自己查点资料、整点非处方药,就能治好;但病大了,个人很难找到病根,就得去专业的医院。

对比中国公司而言,西方国家的公司管理层,更愿意相信专业的“诊断”力量。同样是公司发生了问题,他们会请教专业的咨询公司来锁定问题,并由咨询公司提供问题的较好的解决方案,咨询公司也能因此获得价值不菲的咨询费用。

如同一些美国军工制造企业,为了获得武器订单,就不断地宣传“中国威胁”一样,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订单,一些大咨询公司有时候也不甚“地道”,也会采取“有问题上,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得上”的策略。

但一般来说,由于他们的高度专业性,咨询公司,特别是国际性大咨询公司,对行业未来的洞察,还真不是一般公司所能比拟的,因此,他们的见解依然值得人们的重视和尊重。

来源:freebuf.com 2020-08-04 16:38:17 by: 郑州埃文科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